走到了上水,我們也進入新界五大族的廖家地盤了。上水廖氏源自河南,經過幾次搬遷後來到上水,在此建立不少圍村及祠堂。我們首先遇到的是「應龍廖公家塾」。

SS_01 

應龍廖公家墊又名顯承堂,建於1838年(清朝道光年間),是廖氏第四代廖應龍所興建。這間書塾出了許多舉人,後來時代改變,在1965年改建為幼稚園,一直營辦至1988年才結束營運。在這樣的古跡建築裡念幼稚園應該會蠻有趣的吧。

不過幼稚園退出後,家塾荒廢,變得殘破不堪,後來廖氏族人趕緊聯絡古物古蹟辦事處尋求復修方法,協助復修家塾,才得以讓家塾回復成現在這個漂亮的模樣。

SS_02

 

SS_03 

SS_04 

家塾平常是關閉的,只有在春祭、慶祝壽辰和婚事時才會開放,所以我們只能看著獅頭環嘆息。

SS_05 

不過後來我們走到了廖明德堂,大門敞開,所以我們就很不客氣地進去參觀了。上水廖氏的最大祖祠是廖萬石堂,其東西兩方各有分祠,西方的分祠即為廖明德堂。廖明德堂又名應鳳廖公家塾,建於1828年,主要功用為供族人祭祀婚喪及集會之用。

SS_06 

我們走了進來,果然看到大批人馬正在準備辦桌的材料,非常忙碌。今天晚上有婚禮嗎?

SS_07 

我走到旁邊,看到這裡有很古早味的石灶,似乎可以煮供應幾十人吃的米飯或是褒湯的感覺。我想起了小時候所參加的流水席,不知道是不是也是用這樣的大爐灶所烹煮出來的。

SS_08 SS_09 

抬頭一看,屋檐上的彩色小人們呈現歡樂的氣氛,似乎也是正準備要去迎娶誰呢。

SS_10             

離開廖明德堂,我們來到廖萬石堂。

SS_23 

廖萬石堂是廖族最大的祠堂,建於清乾隆十六年 (1751年),是少數對外開放的祠堂。「萬石」之名據說是廖氏遠祖廖剛及其四名兒子先後於北宋時出任高官,每人俸祿各二千石,合一萬石,後人遂將祠堂命名廖萬石堂以為紀念。這樣的取名方式還蠻有趣的,如果是在現代當官的話,薪水可能有上百萬,那祠堂名稱就不知會變成什麼了。

SS_24 

走進廖萬石堂,首先看到的是寬敞的前庭。只有少數盆栽點綴的前庭,非常明亮,讓落在遠方的廖萬石堂更顯得莊嚴肅穆。

SS_25 

走到屋檐下,看到一側有個不知名的機器。似乎是碾穀機。

SS_26 

我抬起頭,看到少見的綠色衡樑以及漂亮的雕龍畫鳳。

SS_27

前廳正中是由一對高門組成的「檔中」,用以保障祠內私隱。

SS_36 

廖萬石堂是個三進式建築,我現在來到第二進。第二進為「過廳」,不過現在這裡正在整修,鷹架擋住了祠堂的模樣。不過還是可以欣賞屋頂的木雕簷板。

SS_28

SS_34 

太師椅非常有復古感。從這裡也可以清楚看到祠堂的黑色牆面。不知道為什麼,這裡的墻都是假磚牆,也就是說,看到的那些好像磚砌的接縫都是畫出來的,而不是真的磚。

SS_29

抬起頭,可以看到屋檐下的壁畫,非常精緻。

SS_35 

我們繼續走到後廳。後廳有神龕,供奉祖先牌位,還有慶典旗幟、神轎等。

SS_30 

SS_31 SS_32 

SS_33 

我走回前庭,突然發現這裡有個時間囊。   

SS_37

這個時間囊是2007年埋下去的,時間囊的內容物是鄉民搜集來的打醮資料、重新建構的打醮藍本及記載,希望未來子孫能於2066年的太平清醮時候打開,以參考前人的智慧及歷史文物。為什麼是2066年才能打開呢? 因為上水的太平清醮是60年才一次,上次是2006年,所以下次祭典就是2066年啦。

沒想到上水有這麼多古蹟可以看。看完祠堂,我們應該去看圍村啦。走吧。

------------------------------------------------------------------------------

廖萬石堂

  • hour    : 星期三四六日及公眾假期 9:00-13:00, 14:00-17:00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