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站在黝黑的觀眾席,演唱會舞台在前方不遠處亮起光芒,舞台背景牆出現飛舞的雲彩,搖滾樂的前奏隨之出現。我一邊聽著張懸的歌聲,一邊想著,上次看演唱會是什麼時候啊?

CS_02

雖然小時候學了幾年鋼琴,好像跟音樂有點關連,但是我從不是一個所謂的音樂狂好者。常常因為懶惰而開著廣播的音樂台,音樂台播什麼就聽什麼,偶爾聽到喜歡的旋律,頭跟著擺動起來,偶爾哼唱幾句。僅此如此。沒有瘋狂的到唱片行尋寶,買充滿復古風的黑膠唱片及唱機,沒有特別追隨通俗流行音樂,也不像一班文青們的喜好北歐音樂團體,我沒有明顯的音樂喜好,只是隨波逐流,聽到喜歡的就搖擺身體哼著旋律,就這樣。

不過雖然如此,從小至今,倒也聽過幾場演唱會。人生的第一場,應該是麥克傑克森到台灣的第一場演唱會。那是1993年,我十七歲。

高中二年級的我,即將面臨升學壓力的最後一年,而麥可傑克森是當時來台最大咖的流行歌星 (老掉牙的空中補給就別提了),搖滾區的票價要四千元台幣,在那個二十塊台幣就可以吃到一大碗麻醬麵的年代,是個天價。這個熱門音樂演唱會成為當時台灣社會的熱門新聞,而爸媽不知為什麼對這個新聞以及流行歌手也很感興趣,並答應讓我去聽演唱會。就這樣,我邀了三個同學,在某個星期六的早上,自己從高雄搭飛機北上,去聽麥可的演唱會。

人生的第一場演唱會,我拿著昂貴的搖滾區最前線的票,擠到了離舞台不到十公尺的距離的位置,在飛揚的汗水中看著麥可傑克森舞動身軀,跳著音樂錄影帶中看到的月球漫步,唱著Billy Jean,並不時出現招牌的尖細喊叫聲。這個演唱會經驗,成為我們回到南部後跟同學說嘴的好故事,也成為高中生涯的回憶。

第二場演唱會是2001年的王菲演唱會。我跟朋友兩人在演唱會場地外頭排隊時,天空不作美,下起了大雨,我跟友人得趕緊撐開雨傘,但是依然擋不住打在身上的雨絲,以及逐漸浸溽的雙腿。

「欸,我們幾歲了?」友人癟著嘴,一邊擦著越來越髒的腳丫子,一邊問我。

「二十六了。」我說。

「我們老了,以後不要再參加搖滾樂演唱會了。」友人說。我點點頭。至少不是那種需要在場外排隊排四五個小時,進場還要站三四的小時的那種演唱會。我二十六歲了,不是十七歲的活力少女。

後來,我出國了。在美國待了六年,其中四年在紐約。那個藝術家、音樂家聚集的城市。在紐約的四年當中,我只聽過四場演唱會。我不是個音樂狂熱者,沒有特別喜好的樂團,有朋友邀約時便跟著去聽演唱會,聽到喜歡的就搖擺身體哼著旋律,動人的旋律在腦袋中打轉一陣子,最後慢慢褪去,如同參加演唱會的興奮感一樣。

現在,我在香港,也是個國際音樂人的演唱會重要據點之一,而我保持著一貫的模樣,沒有刻意搜尋,沒有為了買不到演唱會的票而跳腳,只是有人邀約時便參加,沒有也沒關係。就這樣,我來到這裡,聽著名為「張懸 & Algae潮水箴言演唱會」的概念演唱會。

沒有開場白,沒有暖場樂團,張懸的演唱會在樂手的簡短調音之後,隨即開始。

CS_08

沒有炫麗的舞台設計,也沒有誇張的服裝,張懸演唱會的舞台僅用影像投影,投射在舞台背後,以及舞台前方垂下來的黑紗布幕,造成立體、交疊的影像,是個簡單卻又不簡單的設計。

「這個舞台設計比青蛇好多了。」友人說。

之前我們倆一起去看舞台劇青蛇 (請按此),它也用投影方式來變換場景,但是其影像的選取、意境的轉換卻讓我們感到失望,只覺得俗氣。張懸的舞台投影用了許多幾何圖案,旋轉、飄移,畫面配合張懸清柔飄渺的歌聲,我則像是被捲入意識的漩渦一樣,模模糊糊的,一點一滴的想起過往的演唱會經驗,以及莫名湧上的感傷。

CS_03 

CS_04

CS_07

黑紗布幕拉起,舞台打起強烈的光芒,張懸拿著吉他,坐在舞台中央,簡單的說了幾句感謝的話,又繼續唱起歌。我離開台灣很久了,台灣的流行音樂只略知一二,張懸的歌則聽過一兩首,並不是個可以牢牢背出她的歌名、歌曲的歌迷。所以我沒有試圖擠到舞台前方,只是站在角落,聽著歌,緩緩的搖擺身體。

CS_05

CS_06 

CS_09

演唱會進入尾聲,安可曲時候來了。 觀眾席中喊了一聲「無與倫比的美麗」,張懸輕聲答應,隨即唱了起來。然後,蘇打綠的青楓走了出來,接著張懸的聲音唱著。我本以為這是套好的客串,後來才知道,這是青楓給張懸的驚喜,而張懸感動得哭了出來,無法繼續唱下去,所以青峰只得摟著哭泣的張懸,把歌曲唱完。

CS_11

即將結束的演唱會,舞台打起明亮的燈光,觀眾們揮起手,與歌手打招呼,以及告別。

CS_10

離開前,我與友人到禮品區選個小東西作紀念。我買了一個粉紅色的鑰匙圈,上頭有張懸畫的圖案。張著嘴,不知道是在尖叫還是大笑的怪娃娃,即將跟我的公寓備份鑰匙放在一起咯。

CS_1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