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坐上西鐵線,來到倒數第三站的天水圍,準備從這裡換輕軌電車。今天的目的地是香港溼地公園。

溼地公園位於香港新界元朗區天水圍北部,想要前往溼地公園可以像我們一樣搭西鐵線到天水圍,從天水圍轉搭輕軌的705或706號線,坐到溼地公園站,過了馬路就到了。如果是從中環區域出發,也可以到金鐘的力寶中心搭乘城巴967號,會直接帶你到溼地公園,也挺方便的 (詳細交通訊息按此)。

WP_01.jpg

今天的郊遊同伴是小克,小克的媽媽跟妹妹。小克的家人到香港探望他,要待兩星期,所以我們便趁週末一起出遊,看看別於城市的景色。

這是我們第一次搭輕軌,所以該怎麼坐,怎麼買票,一點概念都沒有,連賣票的機器在哪都不知道,最後得跑回西鐵的月台,問工作人員才知道。原來,輕鐵的月台上有售票機,只是這個售票機長得很像一般的地圖看板,所以我們這些大眼睛的就這樣忽視它,沒注意到。

好啦,找到機器了,來買票吧。買票方式跟港鐵相似,按下你要的票數,以及遇前往的站點,丟錢進去,就可以了。八達通也可以在這裡使用。月台上有一台一台的橘色小機器,而機器分成出站跟入站兩種(上面有寫),我們現在是入站,就在入站機器上拍卡即可。

WP_02.jpg

我發現,輕軌月台其實沒有任何閘門,也沒有管制人員,所以有沒有買票,有沒有拍卡都沒人檢查,其實可以任意搭乘跟進出。我想輕軌應該是以慈善事業的方式在經營吧。

這個輕軌跟我在其他城市上看到的輕軌不太相同。一般的輕軌電車指的是跑在路面上的電車,鐵軌直接舖設在柏油路上,所以一般車子也可以跑在軌道上。香港的這個輕軌依然以火車方式設計,所以軌道就是軌道,只能跑電車而已。不過跟一般的地鐵比起來,這個輕軌的行進速度較慢,每個站離很近,很有遊樂園裡的遊園列車的感覺,對於我們這些觀光客來說倒是挺不錯的體驗。

WP_03.jpg

沒幾分鐘的時間,我們抵達香港溼地公園。

香港溼地公園於2006年開幕,是香港首個生態環境旅遊項目,耗資約5億港元,佔地61公頃,包括60公頃的戶外保護區及10,000平方呎的室內展館。濕地公園的原址只是一片普通的濕地。香港政府在發展天水圍新市鎮的同時,打算用這片土地來補償於發展時所失去的具生態價值土地,並作為米埔濕地保護區的緩衝區。香港政府也希望藉着興建濕地公園,用以保育濕地,教育市民及吸引遊客之用。

WP_04.jpg

進入溼地公園門口,馬上可以看到售票亭建築。到溼地公園參觀,成人門票是$30港幣,老人小孩學生的優惠票是$15港幣,三歲以下小孩免門票。也有團體票的優惠 (門票資訊按此)。

WP_05.jpg

WP_06.jpg 

門票是一張綠色的卡片,等下進入主展館時會收取。

WP_09.jpg

溼地公園分成訪客中心和濕地保護區兩大部份。訪客中心是溼地公園裡的主建築,身兼科博館、商業中心、餐廳等功能。溼地保護區則是很廣闊的溼地,有遊園步道可走,不用擔心得穿著雨鞋踩在泥濘中。

WP_08.jpg 

進入訪客中心前,看看附近的景觀設計吧。溼地公園附近是天水圍的住宅區。密密麻麻的高聳建築與綠意盎然的溼地公園成為對比。

WP_07.jpg

訪客中心有部分是斜屋頂,並採用綠屋頂的設計方式,在上頭種了草皮、樹木,減低水泥屋頂的暴露面積,也可進而降低室內溫度,是綠建築的設計手法之一。

WP_11.jpg

某一面綠屋頂設計了綠籬迷宮。不過這個綠籬迷宮太低矮了,可以很輕易的看到路線,挑戰性不強。

WP_10.jpg 

通往訪客中心的路上出現一些造型雕塑,身兼座椅功能的石堆,上頭有些候鳥模型,還算可愛。

WP_12.jpg 

進入訪客中心,首先會看到類似地鐵閘門的東西。進入的方式跟進地鐵站一樣,把門票放進去,閘門打開,就可以走進去了。

WP_14.jpg

訪客中心在建築時引入不少環境保護的概念。比如以清水模建造,以減少油漆的使用,而中心的上蓋和外牆分別種以草坡 (剛看到的綠屋頂) 及爬牆植物(異葉爬牆虎),達到隔熱效果,並從而減低使用空調所用的電能。另外,訪客中心使用了地源熱泵空調系統,將空調系統使用時所產生的熱能散發在公園的儲水池內。

WP_67.jpg  

訪客中心的大堂是個挑高的空間,天花板是鋸齒狀的,且可利用這鋸齒產生的斜度,裝設玻璃,導入自然光,所以整個大堂都籠罩在明亮的日光之下。這也是節能的設計之一。

WP_15.jpg

大堂的尾端是個高達數層樓的玻璃窗立面,可以從這裡眺望外頭的溼地景色。

WP_16.jpg

WP_17.jpg

訪客中心像是個科博館,裡頭共設有五個展覽廊,依次分別為:濕地知多少、濕地世界、人類文化、觀景廊、濕地挑戰。

展覽廊的東西很多,如果一個一個細看得花不少時間,不過現在日頭赤炎炎,先在室內吹吹冷氣,來點溼地行前教育也不錯。那就讓我們走馬看花的逛逛展覽廊吧。

 

溼地知多少

這區展示了溼地如何幫助過濾以及淨化水質,並成為許多動植物的棲息地。濕地具有過濾污染物的功能,當河水挾帶著污染物流經濕地時,濕地上的水生植物,如水草、蘆葦、香蒲等,會使水流速度減緩,吸附重金屬,且讓污染物沈澱在濕地的底部。

濕地並藉植物留存氮和磷,預防水質優氧化,這些植物還可以將太陽能轉換微生物量和製造氧氣,提供魚、蝦、森林、野生動物賴以維生的養分。濕地孕育了許許多多的動植物,不但有水生植物和昆蟲,還有魚、 蝦、貝類,以及到此覓食的哺乳類和鳥類等,尤其是許多稀有和瀕臨絕種的動物多依靠濕地所供給的食物而生存,而多數的魚、蝦也成為人類的重要食物來源。

WP_18.jpg

小魚小蝦、白鷺鷥、候鳥,甚至大鼻子的猿猴也是以溼地森林為家。

WP_19.jpg

 

濕地世界

濕地世界細分為三部份,分別是濕地苔原、熱帶沼澤以及香港濕地,以此介紹不同地域的濕地生態。首先進入的是濕地苔原,看到好像北極凍原的景色,以及那裡會出現的動植物。

WP_26.jpg

WP_20.jpg

熱帶沼澤區有點像是水生館,有好多大型魚缸,創造熱帶雨林的模樣。不過這裡的樹多半是假的,魚是真的,鱷魚是假的......。雖然有真有假,但還是挺有看頭的。

WP_21.jpg

WP_22.jpg

WP_24.jpg

在某個區域,天花板開了一個大圓窗,有個好像粗繩索般的東西盤在圓窗上。「那是大蟒蛇喔。」旁邊穿著童子軍服裝的工作人員弟弟對我們說,我們隨即發出驚呼聲。

「哇,別人一定不會相信我看到這麼大的蟒蛇。快幫我拍一張照。」小克的媽媽立即舉起手,假裝要碰到蟒蛇,拍下觀光客照。

WP_23.jpg

「那是假的好嗎。」小克在旁邊癟著嘴說。一副覺得我們很笨的樣子。其實當下我以為是真的,但是後來仔細想一想,如果是真的,蟒蛇會一直乖乖的待在那個圓洞讓大家拍照嗎? 應該不會吧。我們真是好傻好天真。哈哈。

去除大型水生館外,這裡也有小型魚缸以及解說設施。

WP_25.jpg 

 

觀景廊

沿著建築立面設置的觀景廊,可以清楚觀賞外頭的淡水溼地景色,還有望遠鏡供人眺望,運氣好的話可以看到在沼澤區棲息的鳥兒們。我們只有在這裡短暫停留,且也不像一般愛鳥人士會花好幾小時等待鳥兒出現,所以啥都沒看到,只看到一堆草,跟在草堆中穿梭的小黃蝶。

WP_27.jpg

WP_28.jpg

WP_29.jpg

低頭查看解說版上的鳥兒種類時,發現地板上有鴨子腳模型,挺可愛的。

WP_30.jpg

WP_31.jpg  

觀景廊的底端有兒童遊戲區,小朋友可以在這裡畫圖寫生。

WP_34.jpg

從這裡可以更近距離看到溼地。

WP_32.jpg

 

濕地挑戰

一般的展覽館多是以單純的展示方式來解說,溼地挑戰則以互動遊戲引領訪客探索人類活動對全球濕地的威脅,蠻好玩的。

WP_33.jpg

進入溼地挑戰區時,可以看到好幾台「溼地小記者」機器。機器旁的橘色小紙箱中有記者卡片,拿一張卡片刷過機器,啟動小記者模式,然後可以照下大頭照,並選取你想要的代號,比如園丁、男爵夫人等。

WP_35.jpg

我決定選探戈夫人。

WP_36.jpg

就這樣,我成為代號探戈夫人的見習記者。

我以為機器會印出一張記者証,沒想到只是在螢幕上顯示,卡片依然只有剛剛拿的那張空白卡,只是那張卡片上有我的號碼,可以拿去刷別的機器,記錄得分。雖然這樣比較環保,但是我還是想要有張記者証作紀念啊。

WP_37.jpg 

深藍色屋頂跟牆面搭配紅色橘色的看板、展示區、遊戲螢幕,溼地挑戰區頗有遊樂場的感覺。

WP_39.jpg

這裡有可以多人參加的遊戲,比如好像電視問答節目的東西,每個參賽者可以用前方的機器選擇回答的答案,得到分數。蠻好玩的。

WP_38.jpg

也有個人挑戰的遊戲,比如好像遊樂場遊戲機的東西,可以打鱷魚。

WP_42.jpg

還有實習記者可以累積積分的遊戲。這些遊戲都是跟溼地相關的遊戲,比如現在看到的是控制水壩流量的,你必須依據天氣或是農地需求來操控水壩放水的速度,很有趣。

WP_40.jpg

記者挑戰遊戲有好多關,玩完後可以在整個區域的最後頭刷卡,看看自己的積分。我只有玩一個遊戲(且還沒玩完),分數應該是幾近零吧,可是機器卻跟我說不錯,並建議我可以多努力。真是個正面積極的鼓勵性機器。

WP_41.jpg 

離開溼地挑戰區時,經過一個牆面有溼地投影的走廊。這也是個互動型投影,走過去的時候,投影會依據你的影子而改變,比如產生漣漪等,很好玩。

WP_43.jpg

WP_44.jpg   

「這樣的互動型遊戲很好欸,可以吸引大家玩遊戲,又可以從而得到知識。很不錯。」我對小克說。小克點點頭,沒說什麼。他應該在室內待了好久,很想出去曬太陽。好啦,我們到外頭逛逛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