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美式早餐,我第一個想到的是鬆餅。不是那種在咖啡店吃到的鬆餅Waffle噢,而是圓圓扁扁的,有點像銅鑼燒的Pancake。如果台灣能把Waffle跟Pancake的翻譯跟中國一樣區分一下,Waffle就是華夫餅,Pancake則保持原樣叫鬆餅或是煎餅的話,就不會有誤解了。

若要吃華夫餅,得有格子狀烘烤模 (台灣叫做鬆餅機) 才行,比較麻煩。若是吃一般鬆餅的話,就不需要特殊廚具,家裡原先有的鍋具就可以做了。

今天就讓我們來做一份美式鬆餅早餐吧。

 

Pancake (!-2人份)

材料:

  • - 鬆餅粉半杯。我買了「不含麩質 (Gluten-free)」的鬆餅粉。雖然我對麩質沒有過敏反應,不過既然看到這款,我就買了。 
  • - 豆奶1/3杯。我有乳糖不適症,所以用豆奶。沒過敏的人就用牛奶咯
  • - 豆製奶油。另一樣因應乳糖不適症而使用的食材。豆製奶油中沒有任何乳製品,但是依然有奶油的香滑口感,很適合我。
  • - 蛋一顆
  • - 橄欖油一大匙
  • - 楓糖漿
  • - 水果。搭配鬆餅用,可選草莓、藍莓、香蕉、奇異果,看個人喜好。

 

PA_01.jpg

我很少做糕餅,所以沒有太多測量器具,唯一有的是這個以前在紐約的MOMA紀念品店買的多功能測量勺。勺子的兩側各有毫升跟盎司的標注,把手上則有量杯 (1/2 杯、1/3杯...) 跟大湯匙 (1/2 TBS, 1/4 TBS....) 的標注。

PA_02.jpg

PA_03.jpg

測量方式是推動把手上的推桿,推到想要的分量,比如豆奶需要1/3杯,把推桿推到1/3杯的標注,勺子裡的板子就會移動,讓容量變成1/3杯。厲害吧。

PA_04.jpg

做法:

在大碗中放入鬆餅粉 (一杯)、豆奶 (1/3杯)、橄欖油 (1匙) 跟蛋,攪拌均勻,到不會看到一坨一坨的塊狀的時候。這時候的鬆餅漿會感覺很濃稠,且散發著濃濃的香氣。

PA_05.jpg

PA_06.jpg

加熱平底鍋,在鍋底均勻塗上奶油 (橄欖油也可以)。倒入適度的鬆餅漿,讓它呈現圓餅狀。如果想要弄成特殊形狀比如笑臉或是小熊也可以啦,只是事實常常與想像有差距,很容易做出四不像的東西,所以今天還是做傳統的圓形鬆餅就好了。

PA_07.jpg

一分鐘左右,當鬆餅看起來鼓鼓的,還出現許多氣泡的時候,就代表可以翻面了。

PA_08.jpg

你看,鬆餅已經變成漂亮的金黃色了。另一面也煎個一分鐘,就可以起鍋了。

PA_09.jpg

將鬆餅以堆疊的方式放到盤子上,旁邊擺著切好的草莓,然後放一塊奶油在鬆餅上頭,最後淋上楓糖漿,就可以享用了。

PA_10.jpg

散發著濃厚香氣的鬆餅,真是誘人。

PA_11.jpg

我用切蛋糕的方式,將鬆餅切成三角狀,這樣比較好送入口中。今天做的鬆餅比較厚,所以感覺較鬆軟。

PA_12.jpg

用叉子叉起兩片鬆餅跟草莓,一起送入嘴裡。鬆鬆軟軟,香香甜甜的鬆餅,搭配有點冰涼且帶著微酸的草莓,真是個有好多層次,又讓人很有滿足感的口味。

PA_13.jpg 

鬆餅其實是個比較不健康的早餐,因為裡頭是澱粉,又加了不少奶油跟糖漿,是個醣跟糖都偏高的餐點。不過,我把牛奶換成豆奶,奶油也換成豆奶油,應該熱量少了一點啦。不過,雖然如此,還是不建議常吃鬆餅。把它當作偶爾的吃的東西,像是甜點一樣。

下次試試看把藍莓加入鬆餅中,做個藍莓鬆餅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