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澎湖的馬公市為什麼叫馬公嗎? 其實跟眼前所看到的廟宇有關係。

我們現在來到的是澎湖的天后宮,他有至少四百年歷史的 (最遲在1604年前即已立廟),是台灣歷史最悠久的廟宇。天后就是我們常聽到的媽祖,而天后宮原稱娘娘宮、天妃宮或媽宮,也因為媽宮這個名字,而演變成馬公的地名。即使現在,台語的「馬公」依然以「媽宮」(Má-keng)來稱呼喔。

PH1D_01.jpg

天后宮面向港口,座北朝南,顯示地位極高。廟建在斜坡上,前水後山 (站在廟外頭的馬路上,可以清楚看到前方的碼頭),有風水的意義。廟前方有個大廣場跟百年大榕樹,感覺可以舉行廟會慶典之類的。

PH1D_09.jpg

天后宮經過多次重修與整修,最近一次,是在2011年到2013年間。

2013年,天后宮整修完畢時,它成為當時的頭條新聞。不過不是因為整修完畢可喜可賀,而是因為本來古色古香的四百年古廟外觀,外牆竟然被漆成亮麗的白色。當時新聞形成老廟變成希臘風,我覺得這形容有點誇張。不是什麼東西漆成白色就是希臘風好嗎。去除外牆外,原本用來擋煞、帶有地方建築特色的照壁咾咕石牆,在修復過程中也被敲毀堆在一旁。還有不少天窗被加了氣窗啦,是不是修復的水泥有問題啦....,好多修復的爭議,讓澎湖天后宮上新聞上了好一陣子。

是啊,老廟現在看起來跟新廟一樣,歷史的風霜感,古樸的氣息,再也找不回來了。

PH1D_02.jpg

PH1D_10.jpg

外觀無法感受到古廟氣息,還是讓我們逛逛天后宮的內部好了。雖然外觀走樣了,不過天后宮的內部還是可以感受到古樸氣息啦。

現在看到的天后宮模樣,其格局與樣貌奠定於1922年的重建。當時的主持建造者是原籍廣東潮州的匠師藍木,這使得澎湖天后宮具有潮州風格,和台灣多數寺廟以閩南風格為主不同。

天后宮的建築佈局為三殿式二院,即三川殿、正殿以及清風閣(後殿),分別順著地形升高。廟埕與三川殿交接處設有多角形的石階,香客需循階而上進入廟中,這在台灣廟宇中是獨一無二的設計。

PH1D_04.jpg

跨開腳步,爬上正殿,可以看到正殿祭祀的金面媽祖。媽祖的左右兩邊分別奉祀註生娘娘以及供奉當地節孝烈婦的節孝祠。

PH1D_07.jpg

同為海島的香港也有不少天后宮,不過香港的廟宇多半年輕,造型也很簡單,沒有太多細節。我常戲稱那是因為香港是個逃難人口組成的地方,所以沒太多錢或是精力去蓋廟的關係。

相比起來,澎湖的天后宮真是個有許多細節,看得出是個花了很多心思以及工藝而建成的廟。天后宮的木雕反應近代台灣寺廟雕刻的精緻和寫實路線,多用樟木以利細節表現,而參與細部裝飾的匠師,有木雕師黃良與蘇永欽,彩畫師陳玉峰、朱錫甘與潘科,都是當時台灣的一流匠師。

PH1D_05.jpg

PH1D_06.jpg

來吧弟弟,過來跟媽祖打個招呼,請她好好保佑你吧。

PH1D_08.jpg

-------------------------------------------------------------------------------------------------------------------------------------------- 

2014澎湖家族旅行 (請按以下標題)

DAY1 DAY2 DAY3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