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哥窟的英文是 Ankor Wat,Ankor是城市的意思,而Wat則是寺廟,所以吳哥窟是 「城中之寺」的意思。不過,有趣的是,吳哥窟並不在吳哥城,也就是大吳哥 Ankor Thom裡頭,而是在大吳哥城牆南方一公里處。

Aerial_03  

這個不在城裡頭的城中之寺,有著好多層次的圍牆 / 迴廊,還有好多塔樓,以及無數精緻的浮雕裝飾,與其說它是寺廟,倒不如說是個小城市,還比較名符其實。吳哥窟也常被大家暱稱是小吳哥,與大吳哥做區分,不過小吳哥就是小城市的意思,雖然不是正確的翻譯,倒是巧合的適合它了。

吳哥窟於十四世紀完工,由吳哥王朝國王蘇利耶跋摩二世花了三十幾年才建造完成。之前曾提到,吳哥窟不是一般供信徒朝拜的寺廟,而是國王陵寢,供奉化身為印度教之神的國王。 吳哥窟結合了高棉歷代廟宇建築的兩個基本的元素:立體廟山的多層方壇和平地廟宇的迴廊。我前一天探訪大圈的寺廟時,看到許多類似的形式。只不過吳哥窟是更壯大,更華麗的版本就是了。

下面是我在網路上找到的平面圖,看著圖會更清楚了解吳哥窟的配置形式。

p8205405<圖片截自網頁>  

 

吳哥窟的廟山由三層長方形有迴廊環繞的平台組成,層層高疊,形如金字塔,象徵印度神話中位於世界中心的須彌山。廟山頂部矗立著按五點梅花式排列的五座寶塔,象徵須彌山的五座山峰。三道迴廊則象徵須彌山所在地的土、水、風。廟山周邊環繞一道護城河,象徵環繞須彌山的鹹海。

我突然想到了在電視中看到的美食節目。不是報導哪裡有好吃東西的那種美食節目,而是製作食物,或是比賽製作食物的節目。大家應該都看過吧。至少我是在那樣的節目中,看到婚禮蛋糕是怎麼做出來的。好多層的婚禮蛋糕,得先製作一層一層的基底海綿蛋糕,然後再把海綿蛋糕從大到小疊起來,之後又在這個塔型蛋糕上抹了奶油,擠上一朵一朵的鮮花,擺了好多草莓或是巧克力人偶,或甚至放了食用珍珠等裝飾品,最後做出一個有好多細節好多層次的大蛋糕。

吳哥窟讓我想到的就是這個。以顏色來說,他應該算是巧克力蛋糕吧。

剛剛我已經跨越象徵大海的護城河,穿過其實不長但我走了很久的西參道 (因為一直停下來對著在我面前慢慢放大的吳哥窟主建築群拍照),現在,我終於走到主建築群外頭,也就是圖上的藍色方塊,第一迴廊的位置。現在我需要一層一層的,從外層往內從,從下頭到上層,慢慢地品味這個精緻的蛋糕。

 

第一迴廊

呈長方形的迴廊,南北方向長180米,東西方向長216米。

若是看迴廊的剖面,可以發現他分成內外兩層。外層有兩排並列的方石柱,靠內的一排方石柱支撐內層畫廊的筒形拱頂,靠外的一排方石柱支撐側廊的半拱頂。拱頂離地6米,半拱頂離地4.3米,迴廊的拱頂和半拱頂,覆蓋陶瓦,保護內層畫廊壁上的石雕,不受日曬雨淋。有點像是騎樓的功能的意思。

VT08A_31.jpg VT08A_32.jpg 

兼具寺廟外牆功能的畫廊內壁,佈滿細緻的淺浮雕。淺浮雕不是只是單純裝飾用,而是訴說著各種故事、各個傳奇的巨型看版。東西南北面的畫廊浮雕有不同主題,也有不同的細節,比如哪個國王跟猴國之王大戰的圖樣,或是哪個軍隊大遊行來覲見國王的圖樣等。幾十公尺長的牆面充滿了密密麻麻層層疊疊的浮雕,一絲空隙也沒有。如果要屏住呼吸,從這一頭仔細地看到那一頭,應該臉都變藍了吧。

VT08A_33.jpg 

VT08A_34.jpg

VT08A_39.jpg VT08A_40.jpg

VT08A_38.jpg VT08A_35.jpg VT08A_36.jpg 

VT08A_44.jpg

VT08A_45.jpg

不過我沒有請導遊,而要對照著旅遊書來想像浮雕所訴說的故事到底是怎麼回事,哪個圖案代表什麼,實在蠻困難的。

VT08A_42.jpg

比如,我在書上看到東側靠中央區段有「攪動乳海」浮雕,腦袋想像的便是一堆仙女擺首弄姿推擠乳溝的狀態,結果走到那個地方,卻沒看到美女波濤洶湧的模樣。

原來,「攪動乳海」是印度教創世紀神話的重要畫面,在吳哥的許多建築中比如門檐雕花,或是橋樑雕塑裝飾都有出現。在吳哥窟的第一迴廊牆面中看到的「攪動乳海」,是一堆修羅跟善神左右拉扯著一條巨蛇,像是拔河一樣,而攪動了乳海 (乳海是生命之海的意思),並濺出許多浪花。仔細看一下浪花,會發現每個都是飛天仙女。海上有一番波動,海底也有。魚啊蛇啊鱷魚等水中生物,同時在下方滾動著,代表生命的起源。

以上這些,可是我回家後查了Wikipedia才了解的 (請按此)。而我這個沒有事先做功課的人,只有單看旅遊書上說的攪動乳海,在吳哥窟的時候便一直幻想著什麼情色畫面,並懊悔沒有找到。哎喲。原來是神在拔河,而這攪動乳海早就在我眼前出現,我還拍照了,卻不知道。真是鬧笑話了。

VT08A_43.jpg

一進入第一迴廊時,我看到一個外國人坐在迴廊外側休息。可能為了想要讓疲累的雙腳透透氣吧。不知道有什麼背景故事的旅人,光著腳,靠坐在方形石柱前,身邊放著相機跟三腳架,手上還拿著旅遊書,就這樣閉上眼睛打起盹了。

「這樣很危險喔。」我在心裡喊著。

人來人往的,這個看起來很貴的相機外加三腳架,很容易被隨手拿走吧。男子已經進入熟睡,頭也禁不住重量的搖晃著。到底要不要叫他? 如果突然叫他,或是拍他肩膀,會不會嚇到他? 如果我是他的話,我應該會被嚇到吧。

我站在男子的前方,思考了好一陣子,最後終於鼓起勇氣靠近的時候,我發現他把相機的帶子挽在手上,所以他是做了準備才開始打盹的。我偷偷的笑了一下,繼續第一迴廊的觀光行程。繞完迴廊一圈的時候,如果這男子還在,如果他睡醒了,找他聊個天好了。說不定可以一起逛吳哥窟呢。我心裡想著。只可惜,當我走完長長的第一迴廊的時候,男子已經不在這個方柱前面了。他睡醒了,繼續遊覽吳哥窟了吧。

VT08A_98  

那我也繼續觀光吧。不要再偷看睡著的男子了。

 

田字迴廊

繞了一圈,又回到第一迴廊的西側中央入口,再從這裡往裏層走,會先遇到一個名為「千佛閣」的田字迴廊,才會到第二迴廊。

由方形迴廊外加十字迴廊所形成的田字迴廊,裡頭有因為迴廊交錯而出現的四個天井。比迴廊地面低許多的天井,原來可能是水池,盛載祭祀用的辟邪水。水池的池壁雕刻水平紋和其他圖案,而每個池子都有一道台階,所以應該可以走入池中沐浴淨身進行儀式吧。

VT08A_46.jpg

 

VT08A_49.jpg 

VT08A_47.jpg

田字迴廊會被稱為是千佛閣,是因為這裡曾擺放非常多的佛像。只不過現在大部份的佛像不是被挪走了,就是在紅色高棉時期受到破壞,所以只能看到少數擺在牆邊的佛像群。

VT08A_48.jpg

VT08A_50.jpg VT08A_51.jpg

第二迴廊

第一層迴廊及其所圍塑第一平台,高出地面三公尺。是第一層蛋糕。現在看到第二層蛋糕了。也就是高出第一平台五公尺半的第二平台,以及圍塑他的第二迴廊。

VT08A_41.jpg

這個迴廊寬約2.45米,朝外一面是普通的牆,朝內的牆壁開欞窗,迴廊沒有石柱,也沒有側廊,所以跟第一迴廊比起來感覺封閉許多。不過倒是不用擔心走在陰暗的走廊而產生幽閉恐懼症,因為迴廊的牆壁裝了不少格子窗,讓光線可以透進去。格子窗之間的牆壁,有許多錒娜多姿,穿著不同姿態不同的仙女浮雕,非常漂亮。

VT08A_53.jpg

VT08A_54.jpg

第三迴廊與主神殿

從好遠好遠的地方,就可以看到的塔型建築物,就是眼前的主神殿了。巧克力蛋糕終於吃到最中間,可以吃到最重要的巧克力人偶或是沾滿巧克力的草莓了。

主神殿與第三迴廊所處的第三平台,比第二平台還要高30公尺,平台四周有12道台階,每一道都非常陡峭,仰角最高達70度,也就是說,要爬上第三平台,得手腳並用並且非常專心地爬才行,不然不小心踩空了一階,摔下來就不得了了。 

VT08A_52.jpg 

VT08A_57.jpg

要上去第三平台,得排隊才行。理由應該是跟上巴肯寺得排隊一樣。需要控制爬樓梯的人數,以確保大家的安全,這樣的顧慮。第三平台雖然有12道階梯,不過可能因為便於管控的關係,所以只有開放一道,也因此,排隊的隊伍更長了。

VT08A_55.jpg 

第三平台因為有主神殿的關係,所以穿著需要注意。不能穿短裙,不能穿背心,也不能戴帽子,若是孕婦跟小孩也不能進去。除此之外,不能帶雨傘跟三腳架。不少吳哥寺廟有這樣的規定,所以我的穿著多半是背心配長褲,然後隨身帶一件薄長袖襯衫,需要時套上即可。

VT08A_56.jpg  

在烈日下排了十幾分鐘的隊,終於可以爬上第三平台了。

VT08A_76.jpg

第三平台的迴廊是田字型迴廊,四個角落立著四個寶塔,正中間則是42米高的大主塔。每座塔內都有設神龕。主塔的神龕,最初四通,中供毗濕奴一尊,不過在十四五世紀吳哥國王改信佛教後,便恭奉佛像,三面門廊改成佛龕。

VT08A_66.jpg

VT08A_58.jpg VT08A_59.jpg 

VT08A_79.jpg

VT08A_64.jpg VT08A_65.jpg  

VT08A_69.jpg

田字迴廊圍塑出四個天井,天井地面低於迴廊地面一米,成為浴池,供朝拜者凈洗之用。這裡的配置跟之前看到的田字迴廊很像,只不過迴廊結構、裝飾雕塑,或是寶塔的形式,更加複雜更加壯闊就是了。

VT08A_60.jpg 

VT08A_61.jpg VT08A_62.jpg 

在這裡也可以看到好多美麗的飛天仙女雕像。仙女的胸部都被摸得黑的發亮了。

VT08A_72.jpg 

VT08A_73.jpg

第三迴廊有不少可以遠眺外頭的窗戶,可以從這裡俯瞰吳哥窟的低層寺廟建築。

VT08A_67.jpg 

VT08A_74.jpg

也可以看到在遠方飄動的熱氣球。

VT08A_68.jpg 

在這裏還可以看到巴肯山,跟山上的巴肯寺喔。記得嗎? 昨天到巴肯山看日落時,我便從山上遠眺吳哥窟。從好遠好遠的地方,吳哥窟的寶塔依然清晰可見,而反過來看的時候,巴肯寺則小不隆冬的,不注意就看不到了。

VT08A_70.jpg

VT07M_16.jpg   

在第三平台上欣賞寶塔,觀看仙女雕像,遠眺附近的景色,讚嘆吳哥窟的建築之壯闊,花了我不少時間。準備下樓時,發現跟上樓一樣,也需要排隊才行。那就一邊排隊,一邊拍拍窗外風景吧。

VT08A_77.jpg 

VT08A_78.jpg  

一下到第二平台,我遇到了好幾個打扮華麗的傳統舞者。不確定他們是要到寺廟中跳舞給神明們看的,還是到此賺觀光客的合照費用的就是了。

VT08A_80_C.jpg 

早上抵達吳哥窟時,我的司機金林跟我約了東出口碰面。「這樣就不用走原路回來。」他說。

吳哥窟方方正正的,所以要找到東面出口倒是不困難。而且登上第三平台的階梯剛好就正對著東面 (剛剛站在上頭時確認過了),所以我從第三平台下來之後,便筆直的朝東方走去。沒有亂繞,沒有迂迴的走,筆直的走出第二平台、第二迴廊,來到第一平台,穿過第一迴廊,這些剛剛可能已經經過,或是似曾相識的角落。

不過,雖然早已疲累的我,很想要趕緊回到嘟嘟車上休息,卻還是忍不住一直回過頭來,看著吳哥窟,看著這個每看一次就忍不住發出讚嘆的建築。

VT08A_81.jpg 

VT08A_82.jpg 

VT08A_83.jpg 

VT08A_84.jpg 

VT08A_85.jpg 

VT08A_86.jpg 

VT08A_87.jpg 

VT08A_88.jpg 

與西入口截然不同,東入口沒有鋪著金黃色磚塊的寬敞參道,也沒有石獅守護,在這裡看到的是茂密的森林、充滿層次的綠意,以及因為散落著枯葉的而成為另一種形態的金黃道路的泥土小徑。走了幾百公尺後,我回過頭來。吳哥窟半隱匿在樹林之後,尖銳的塔樓被森林綠意柔化了,讓它呈現截然不同的靜謐之美。

VT08A_89.jpg 

沿著小徑走了一陣子,以為什麼建築都看不到了的時候,我遇到了一個破損的挺嚴重的建築。這應該是外圍牆的東門吧。外圍牆的東西南北門,只有西門有複雜的畫廊跟塔樓,其餘的東門南門跟北門,相對的小了許多,且甚至還沒完工,再加上歲月的摧殘,便成為現在看到的模樣。

VT08A_90.jpg 

VT08A_91.jpg 

VT08A_92.jpg VT08A_93.jpg 

穿過東門,沒多久的時間,我便看到了護城河。應該是護城河吧。雖然河水面積狹小了許多,感覺像是某個森林中的湖水產生的小支流,不過,應該是他沒錯。只是這個段落的護城河慢慢的被森林吞噬,如同許多吳哥寺廟一樣。 

VT08A_94.jpg 

微風輕拂,水面產生了漣漪,樹葉發出了悉悉簌簌的聲音。我在這時候,慢慢的步出吳哥窟。這個在不同時刻不同角度看到,有著不同樣貌不同色彩的美麗寺廟。

--------------------------------------------------------------------------------------------------------------------------------------------

2014越南胡志明市&柬埔寨吳哥之旅 (請按以下標題)

越南胡志明市

   
DAY1 DAY2 DAY3
DAY4 DAY5 DAY6

柬埔寨吳哥

   
DAY6 DAY7 DAY8
DAY9 DAY10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