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2009年八月到2010年七月住在上海的。

住在上海這一年,我總覺得這個城市一直霧茫茫的。中國就是這樣吧。到處都在建設,到處都有空氣污染,霧霾好像永遠散不去似的罩住城市,讓我看不到藍天。不過某一天,我突然發現,天空變清澈了,城市中的高樓們看起來清晰俐落,街燈也像星星一樣一閃一閃,讓寬敞的道路看起來亮晶晶的。怎麼回事啊? 原來,我到上海的這一年,上海正為了2010年的世界博覽會作準備,去除世博園區的建設之外,整個上海的道路也連帶的重整了,人行道重鋪了,大樓的立面也都洗過,意圖將上海打造成一個模範城市,迎接從外地到世博參觀的觀光客。所以,建設完成了,這城市也不再煙霧瀰漫,而成為一個反差性很強的閃亮城市。

世博開幕後,我跟友人去參觀了兩次。每一次,我們都在偌大的園區中走了一整天,排隊了一整天,也耗費心力跟體力的阻止人插隊了一整天,然後看了一些微不足道的小展館比如某些非洲館,建築沒什麼設計,展覽品則是什麼拖鞋之類的東西,讓我們看了一頭霧水。我們也看了一些不管是建築或是展覽都很有看頭的著名展館,比如西班牙館、丹麥館、英國館等。這些展館的建築本身就是個很有趣的展覽品。

然後,我離開上海了,搬到香港去。不過,我偶爾還是會因為工作的關係到上海出差,而每次坐車經過黃浦江,跨越盧浦大橋時,我總會看著旁邊的世博園區,那些依然保留下來的建築,心裡想著,現在這些展覽館被拿來做什麼了? 他們成為空蕩蕩的建築,還是依然被使用著呢? 後來我才知道,有好多展覽館荒廢了,閒置了,不過倒有幾間展覽館被轉換功能,成為有實際功用的建築。比如現在出現在我眼前,有著大大的煙囪好像什麼工廠似的建築就是。

我們現在看到的是「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Power Station of Art」。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的前身是上海世博會城市未來館,而他的再前身則是南市發電廠。也就是說,這是個經歷多次轉換功能跟身份,且很有歷史意味的建築。

PS_01.jpg

遠遠的即可看到大煙囪的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歷史可以追溯至1897年。

1897年,還是清朝政府當政的時候,政府在十六鋪老太平碼頭創建了南市電燈廠,並於1955年定名為南市發電廠。南市發電廠一直運作到2007年才停用。之後,改建工程開始,建築原有體型高度不變,原有的四層結構則被改建為八層結構,將南市發電廠改建成2010年上海世博會主題館之一的城市未來館。2010年世博會結束後,城市未來館作為五大主題館之一被保留,並於2011年被改建為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經過多次轉化,多次重生的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建築面積有4萬多平方米,展陳面積達到1.5萬平方米,擁有12個展廳。他是中國第一間公立當地藝術博物館,也成為2012年上海雙年展的主展場。

PS_02.jpg  

今天我跟友人來到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主要想參觀的展覽有三個。現在帶大家逛逛吧。

 

新世代英倫創造:走進赫斯維克工作室

托馬斯·亞歷山大·赫斯維克(Thomas Alexander Heatherwick)是英國當代著名設計師之一,他最令人熟知的作品,應該就是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英國館了。那個好像刺蝟一樣,由無數壓克力桿組成的發亮展館。

PS_04.jpg

這次的展覽,展出不少赫斯維克的作品,包含創作手稿。在這展場中只要逛幾分鐘,立刻可以感受到赫斯維克的作品風格。我所歸納出來的是機械、工業化、有機造型、材料。

赫斯維克運用的材料很多,有木頭、不鏽鋼、繩索....這些硬邦邦的材料,經過赫斯維克的裁切以及組合,讓結構體成為很立體的,很多變化的模樣,其中有許多是可活動的,可因為不同的組裝或是運轉方式而轉變型態,而成為一個「活」的建築體。非常有趣。

PS_05.jpg

PS_06.jpg

比如現在看到的這個作品,是赫斯維克的著名作品之一「滾橋」。看起來只是一個簡單跨越河道的橋,卻可以捲起來,變成滾輪模樣的結構,將橋體收至河的一岸,讓船隻可因此駛過此段河道。

PS_09.jpg

展場中展出了滾橋的模型、滾橋的實體建築影片,還有赫斯維克的設計手稿,讓你輕易了解滾橋的設計構想跟運作原理。

你有沒有覺得,滾橋從平展到捲起來的過程,好像蕨類植物的幼苗捲起來的樣子? 捲起來後的滾橋,結構體也很像鸚鵡螺的剖面,也就是那個存在黃金比例的構造。很有趣吧。好像工業時期中常看到的機械性強烈的構造,卻又非常像大自然的生物,非常的有機。

PS_10.jpg

這就是我覺得赫斯維克的作品很有意思的地方。他模仿了大自然中可見到的物品,可能是某種植物,可能是海邊常見到的浮木,他用剛硬的材料模仿這些物體,做出非常有機,雕塑性強烈的的形體。

這些設計,有些是有實體功用的結構或是空間,比如下圖看到的由浮木為構想的建築,是個海濱咖啡館,有些是如同裝置藝術般的展示用途作品,比如那個好像大海膽一樣懸掛在半空中的雕塑。不管是哪一種,都是光看設計圖會覺得天馬行空,可能在電影或卡通中才會看到的東西,但是赫斯維克卻以各種方式克服了形體創造的困難,超越運用的材料的限制,創造出一般人或甚至是大部份的設計師都想像不到的設計。

PS_14.jpg

PS_16.jpg

PS_17.jpg

PS_21.jpg

上海世博的英國館是展現赫斯維克創意的另一個有趣例子。

英國館的實體是個六層樓高的建築,它由六萬根透明壓克力桿組成,讓建築像是蒲公英一樣毛茸茸的,剛硬的物體卻帶著纖細細緻感。這個發亮的絨毛球,其中的壓克力桿可以將光線導入建築室內,讓室內室外都呈現明亮感。很有意思的是,即使外頭是個陰天 (我參觀英國館的那天就遇到這狀況,是個陰雨綿綿的天氣), 室內卻依然非常明亮。原來,透明壓克力管中配置了LED燈,讓光源不明顯,從而產生自然光的錯覺。

PS_11.jpg

PS_12.jpg

走到室內,可以仔細的觀看壓克力桿。每一根壓克力桿內部都含有不同種類的種子,這些種子由英國基尤皇家植物園與昆明植物研究所合作的種子銀行所提供。有種...諾亞方舟的感覺。只是這個方舟中收集的不是動物,而是植物。

PS_13.jpg

赫斯維克的作品範圍很廣,有雕塑,有展示空間,有家具,他甚至還設計了倫敦著名的大紅巴士呢。赫斯維克的大型建築設計較少,且大多是依然在概念階段的作品。不過,雖然是概念性作品,還是可以看得出來這些設計已經考慮了一些實際運作時需注意的限制跟挑戰。

PS_18.jpg

PS_19.jpg

比如這個「花園橋 Garden Bridge」,是赫斯維克為了泰晤士河設計的人行橋。時而寬闊時而狹窄的橋體,像是個綠園道似的,去除提供人行過道功能外,還是個公園綠地,所以行人可以舒適地走在綠蔭下,跨越泰晤士河,或是在橋上休息,欣賞景色。這是個將單純的交通功能轉換為兼具環保、綠化、休閒的空間設計。

仔細看看橋體設計,可以發現大樹皆種植在粗粗的橋墩上,也就是說已經考慮了荷重跟覆土深度等問題。

現在赫斯維克的設計事務所正與倫敦的交通部門,還有知名的結構工程公司ARUP合作,發展這個方案。雖然還無法確定這個方案是否會真的被實行,不過,如果真的做出來的話,應該會是個很引人注目的建設。

PS_22.jpg

我今天到了這個展場才知道,香港也有個赫斯維克的建築作品喔。這個案子就是位於金鐘的太古廣場 (Pacific Place)。

太古廣場於1988年建成開幕,這個商場經過20年的營運後,吸引力降低,無法與新興的購物商場競爭,所以太古地產便在2008年請了赫斯維克,為太古廣場進行整體改建跟翻修工程。赫斯維克將他善用的流線有機語彙導入商場中,簡潔的線條出現在商場各個角落,溫潤的石材或是木料運用在室內室外空間,讓太古廣場改頭換面,成為一個主題性強烈,非常現代,容易吸引眾人目光,但又非常有經典氣息,且讓人感覺舒適的購物商場。

下次到太古廣場逛街時,可以好好觀察大師設計出來的建築細節喔。

Pacific-Place.1.Iwan-Baan-1400x933 <照片節自官網>

Pacific-Place.5.Iwan-Baan-1400x933 <照片節自官網> 

PS_15.jpg

最後,來看看赫斯維克設計的傢俱吧。

這個得很像陀螺一樣的物體,是赫斯維克所設計的旋椅 (spun chair)。旋轉椅改變了座椅的靜態形式,坐在上頭可以像搖椅一樣前後搖動,也可以把腳翹起來,跟著椅子轉啊轉的,像陀螺一樣,是個可以讓人跟椅子跟環境跟周邊的人都產生互動的有趣家具。 

PS_07.jpg

PS_08.jpg

在展場外頭有幾張旋轉椅讓大家試坐。不過每一張椅子都被人佔用了,所以我只能在一旁觀看跟照相。旋轉椅的設計跟功用很有趣,且我看到許多案例照片是將旋轉椅放在商業空間,比如辦公樓的休閒廣場,意圖是讓人放鬆心情,紓解工作壓力之類的。不過我在這裡觀察了一陣子後,覺得旋轉椅不太適合給上班女性坐。因為坐在上頭,很容易腿開開,畫面不太好看啦。

PS_23.jpg

後來我跟友人在禮品店看到一張旋轉椅。由於那時候快要閉館了,沒什麼人,我們便趕緊試坐。

看起來很扎實、硬梆梆的旋轉椅,坐起來卻很舒服。原來,那個可以坐下去的凹洞,考慮了人體工學,可以好好的把屁股包住,所以不會有那種屁股坐在堅硬的物體上的不舒適感。我坐在上頭,把腳抬起來,朋友開始幫我旋轉椅子,我的身體也開始往後仰,讓我發出驚叫聲。哈哈。好好玩喔。

「好想要。」我跟友人同時說。

不過住在香港的我,家裡實在放不下什麼大型傢俱,所以即使我買得起這張椅子 (一張七百多美金) ,也沒地方放。住在上海的友人就有辦法了。趕快買吧,這樣下次我到上海來的時候,就可以到你家玩旋轉椅啦。

PS_24.jpg

 看完赫斯維克的作品,接下來我們要看另一位建築大師的展覽。走吧。

------------------------------------------------------------------------------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Power Station of Art

  • address: 上海市黄浦区花园港路200号
  • tel       : 21 3110 8550
  • hour    : ​11:00-19:00 (18:00 停止入场),星期一閉館。國定假日均開放
  • web     : http://www.powerstationofart.com/cn/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h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