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分成許多區域,主要為港島,大嶼山,九龍及新界。大家在電影裡看到的高樓林立的港口畫面,多半是港島。對岸則是九龍。這兩區是觀光客最常去的地方。 

週六去的是位於大嶼山的愉景灣。愉景灣(Discovery Bay)是一個類似度假區的住宅開發案,裡面有高爾夫球場,遊艇俱樂部,私人海灘....等。整個社區管制汽車進入,裡面的代步工具是高爾夫球車及接駁公車,是零廢氣污染的社區。

P1000014.JPG <Discovery Bay, View from Ferry>

Soph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多年前的某一天,在台北,我聽到了愛的魔幻。接下來數月,This Is Love專輯在mp3 player裡反覆播放,陪著我一起坐捷運,陪著我等掛號門診,陪著我等待補習班開課。

 love-psychedelico_this-is-love-psychedelico.jpg

多年後的某一天,我跟R走在尖沙嘴的街頭,等著電影開場。我看到Michael Jackson的 This is It 海報,說起曾經去看MJ在台灣第一場演唱會的故事。他說他不愛看演唱會,他唯一看過的演唱會是愛的魔幻。「你知道愛的魔幻嗎?」R問我。

Soph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I dreamed about you last night.

Everything is vivid in the dream. We are happy together, as the way we were.

 

Soph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多年前Edward Nortan與Richard Gere一起主演過一部電影,Primal Fear(台灣片名好像是驚悚),內容是敘述有雙重人格的Edward Norton在不知道自己的另一個人格犯罪下被關入監獄,而Richard Gere飾演的律師則用此去與法庭抗爭,使其得到無罪釋放。當時Edward Norton的招牌無辜表情真是騙倒很多人,讓所有人相信他雙重人格的存在。最後他的陰險表情卻是讓人不寒而慄。

 Primal Fear.jpg (image from IMDB)

大一的時候讀了一本關於人格分裂的書「二十四個比利」。人格分裂,多重人格真的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從原來的溫文儒雅,變成暴唳粗魯。我可以了解因為受到壓抑,或是恐懼,壓力,因而衍生出另一種性格來保護自己,這件事情。但在二十四個比利中的比利,他擁有的多重人格不僅有不同性格,還會有不同性別,不同國籍,不同年齡,不同語言口音?這是怎樣?令人不禁覺得是跟靈魂轉世,靈體附身相關。

Soph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想是秋天吧,陰鬱的天氣讓人整個想犯憂鬱症。

photo.JPG

來到香港兩個多月,新家整理的差不多,工作很輕鬆,整個人很閒散,生活似乎開始進入一成不變的規律。上班下班,回家煮飯上網看電影。空虛又開始進來了。

Soph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3年,我開始流浪。不對,應該是更早之前。我的浪子生涯好像要追溯到更久遠之前。

身為南台灣小姑娘,註定要浪跡天涯去打拼。大學跑到台中,應該算是最早的離家記錄吧。畢業後當然爾的到台北工作,一待就是四年。不過認真說起來,這些都不算是真正的獨立其實。大學靠家裡資助,在台北工作時住在阿姨家,還是很不負責任的小孩生活方式。

台北工作兩年後,生活開始乏味,所以決定出國深造(深造聽起來好嚴肅啊)。總之,準備兩年後我到了丹佛,科羅拉多州。認真念書兩年畢業,又受不了閑靜的中西部,所以來到紐約。這一待就是四年。

Soph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