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所住的洲際酒店,旁邊有時髦的白沙浮廣場,也有現代的新加坡圖書館,或是頗負盛名的萊佛士酒店,不過往北走幾條街,街道景觀頓時轉變,五彩繽紛的建築立面帶著異國風情,這時你就知道,來到甘榜格南回教區 (Kampong Glam) 了。
甘榜格南是一種沼澤邊的樹,因為此區有許多甘榜格南樹,因而得名。1822年萊佛士爵士為新加坡進行城市規劃時,把甘榜格南一帶規劃為阿拉伯人、武吉士商人、爪哇人、博雅人 (Boyanese) 和回教商人聚集的地區。因此,甘榜格南成為馬來皇族的權力中心。現在此區仍保有皇宮、別墅及蘇丹清真寺,及其他阿拉伯文化在此留下的影響。所以這區也常被人叫做阿拉伯街。
我們走到了亞拉街 (Arab Street),林立的店家販賣著充滿回教風味的商品,從藤編器具,地毯、抱枕、床罩套、圍巾,到回教沙龍布料,應有盡有。
我與妮可看到正在打折的帕斯米那圍巾 (Pashimina),走進其中一家店。我倆各自挑了好幾條色彩鮮艷,質地柔軟的圍巾,準備自用跟送人。
「要不要買地毯啊?」店裡的伊朗小哥一邊幫我們包裹圍巾,一邊說。
「地毯? 帶不回家啦。」我們看著店裡一卷一卷的波斯地毯,反射性地說。
「其實捲起來不大喔。」伊朗小哥拿起一個腳踏墊大小的地毯,捲起來給我們看。咦? 真的不大誒。
「我說不定可以買一張回家,放在沙發前。」他的推銷讓妮可起了買地毯的念頭。妮可買了一層公寓,剛裝潢好搬進去,還需要一些裝飾品。伊朗小哥開始拿出一張一張小地毯,讓我們選取。
這裡的地毯都是伊朗來的,大多是有著傳統圖樣的波斯地毯,純羊毛製造,這個大小的地毯大約一百多新幣,也就是一千元港幣左右。以這個精緻度來說,還蠻划算的。
小哥拿出一張粉紅邊,黑色底的地毯,非常細緻的圖案及絲絨般的質感馬上讓我們驚呼出來。「這張要一千多新幣。」他說。好貴噢。新加坡幣跟美金差不多,也就是說,這張地毯要一千多美金。不過伊朗小哥並不是想要強迫推銷,只是想讓我們瞭解地毯的質地差別而已。
「每張地毯的角落都有地毯藝術家的簽名。」他指著地毯的一角說。
據伊朗小哥說,還蠻多香港人到這邊買地毯的。他拿出帳簿,指著幾個香港的地址,以及買家訂購的地毯數量給我們看。「訂這麼多地毯,他們家應該很大吧。」妮可說。是啊,也應該很有錢才是。像我們這些住在小鳥籠公寓的人,家裡有地方放一張地毯就很了不起了。
趁著妮可挑選地毯的時候,我也在旁邊尋寶。我找到這張寶藍色的長桌巾,鮮明的色彩以及細緻的圖案馬上吸引我的目光。我跟伊朗小哥殺了價,以50元新幣購得。我決定把把這桌巾放在客廳的小茶几上,應該會很漂亮吧。(請按此)
就這樣,在旅程一開始時完全沒意料到的,我跟妮可在這裡買了無數條圍巾,一條地毯,一條桌巾,好幾個抱枕套。「買了好多東西。」我說。不過,雖然如此,其實我才花不到一百元新幣呢。真划算。
伊朗小哥給了我們他的名片,原來他叫做馬蒂。馬蒂為了幫忙叔叔的地毯店,已經在新加坡住了兩年了。大家有機會到亞拉街的話,可以找他,聽他介紹伊朗地毯噢。
2011 重返新加坡 (請按以下標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