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甘榜格南回教區,絕對不會錯過的就是這個金色屋頂的建築,蘇丹清真寺 (Sultan Mosque)。
好像卡通裡會看到的建築,魔毯似乎會從哪個窗口飛出來似的,蘇丹清真寺是新加坡最大也最古老的清真寺。為了彰顯蘇丹國王的功績,萊佛士爵士撥款興建這座清真寺,並請了著名畫家Denis Santry設計建造,於1826年完工。不過隨當地信仰伊斯蘭教的教徒越來越多,清真寺於1924年進行改建,成為現在的樣子。
每天從日出至日落,共有五次的禱告儀式。我們走到這裡的時候,正值中午十二點,也遇到禱告時間。清真寺的各個出口散亂著無數的鞋子,都是信徒們脫下來的。據說信徒們要全身沐浴後才可以進入禮拜堂,鞋子也不能穿進去。
「好像異教徒是不能進去參觀的。」剛抵達清真寺時,妮可這樣對我說。我看了入口前的告示牌,也是這樣告訴我。尤其像我們今天這種無袖上衣+短裙的造型,更是違反教義,無法入內。不過後來我們問了寺裡的人,發現只要穿上提供的袍子,就可以進去參觀了。
我走上前,入口處的工作人員很親切地招呼我,拿了一件藍色袍子給我穿。
所以我就變成好像穿著雨衣的奇怪歐巴桑了。
清真寺的人非常友善,幫我穿上袍子,也幫我拍照(一生難得的回教歐巴桑打扮)。工作人員也告訴我,那些地方可以讓觀光客進去,那些地方不行。身為異教徒的我,不能進入正式的禮拜堂,但是可以沿著大堂外圍的走廊走,也可以拍照。我點點頭,表示瞭解,便進入了建築室內。
漂亮的禮拜堂坐滿了回教徒,男士們坐在大堂內部,女士們多半坐在外圍,聽著傳道士的解說。
坐在後面的人不用擔心聽不到講道,因為中間也有螢幕跟擴音機,放送傳道士的演說。
我沿著貼滿馬賽克瓷磚的走道,走到禮拜堂的前方。光著腳在外面走動,感覺還挺特別的。不過這裡的地板清理得很乾淨,所以不用擔心會弄髒自己。
迅速參觀完禮拜堂,我便回到入口,脫下藍色袍子,向工作人員道謝,與妮可離開這裡。離開前我想上廁所,便走到一旁的公廁。公厠的男女圖樣也很有回教徒風格。
不過後來發現進廁所需要脫鞋 (只要是室內空間都需要脫鞋的習俗),而我實在無法突破「不穿鞋進入公共廁所」的心理障礙,所以只好離開。「誰知道踩到的是水還是尿啊。」我向妮可抱怨著。
清真寺外頭有條巴梭拉街 (Bussorah Street),棕梠樹林立的人行徒步街上有不少小店,是購買紀念品的好地方。不過我們沒走進去逛就是了。
--------------------------------------------------------------------------------------------------------------------------------------------
蘇丹清真寺
- address : 新加坡橋北路 (Muscat Street) 3號
- hour : 週一至週日09:00-13:00,14:00-16:00
- 週五 14:30-16:00
2011 重返新加坡 (請按以下標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