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公元400年,高棉人建立了名為真臘的國家,國力發展至7世紀中阇耶跋摩一世統治時期最為強盛,版圖直達今天的寮國境內,和泰國東北部。真臘衰落以後,被爪哇人短暫佔領了一段時間。西元802年,阇耶跋摩二世(JayavarmanII) 建立高棉國,立都於吳哥王城,因武功被譽為神王。高棉盛世至1181年阇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VII) 統治的時候,發展至最高峰,版圖包括現今整個柬埔寨、部分泰國、老撾、緬甸及越南,而當時的王朝是個豐衣足食之地,王城及大小寺廟共計600餘座,景象極為壯觀。只可惜,1432年暹羅素可泰王朝(Sukhothai)入侵,高棉人逃往森林,都城遷至現在的金邊,高棉國也就是現在的柬埔寨,衰敗至今。
高棉人逃走了,吳哥城留了下來。在原處靜靜等待的吳哥城,荒廢了,被遺棄了,森林也吞噬了它,並消失在世人的記憶中,直到19世紀,那位不知什麼原因來到暹粒,在森林中遊走的法國考古家考古學家亨利莫霍 (Henri Mouhot) 所發現,才又重見天日。
如果我在茂密的森林中散步,看著陽光透過綠意撒下,聽著蟲鳴鳥叫之時,卻突然遇到壯闊的建築群出現在眼前,比如我現在所來到的塔普倫寺 (Ta Prohm),應該會嚇到吧。至少我不會獨自進入,會拉了一大群中壯丁陪我才行動。恐怖電影都是這樣演的啊。好奇心太重的女主角,明明看到的是黑暗恐怖的角落,卻還是擅自進入,讓自己陷入險境。所以得小心一點才行。要探險可以,可是我要有壯丁陪我。
塔普倫寺建於1186年,是闍耶跋摩七世為紀念其母所興建的。有著巴戎建築形式的塔普倫寺,共有五層圍牆,靠裡頭的三層是迴廊,跟之前拜訪過的達松將軍廟 (請按此) 很像。這兩個寺廟都是闍耶跋摩七世所建造的,達松將軍廟是為了紀念父親而建,塔普倫寺是為了紀念母親而建,兩個寺廟都因為廢棄許久而損毀的很嚴重,塔普倫寺更因為建築體被無數大樹給覆蓋了,讓它的荒蕪遺跡形象,更讓人感到震撼。
從空中看著塔普倫寺 ,只能看到大片的森林,建築體幾乎看不見。
許多吳哥遺跡在被發現後,便經過數年的維護與整修,讓它慢慢回復成當年的狀況。不過,塔普倫寺卻一直保持著當初被發現時的模樣。為什麼塔普倫寺受到的待遇不一樣呢?
學者們覺得,被森林給吞噬的塔普倫寺,成為森林的一部份的同時,卻又保有著建築的形態,死去的建築與活生生的森林組成壓倒性的畫面,呈現某種另類的美,像是詩人吟唱的絕望意境,像是畫家筆下的凍結畫面。如詩如畫。這個荒廢虛無的美,成為修復團隊進行保存工作時的重要考量。團隊們雖然還是修補了部分崩壞的過度嚴重的寺廟,但是他們的主要工作是保持現況,讓大家能欣賞到這個其實有經過維護經過管控的「被忽視被遺落的狀態」。
所以,走在塔普倫寺,得小心翼翼的。迴廊堵塞了,崩落的石塊堆擋了去路,地面崎嶇難行,眾多觀光客便像是探險隊似的,在遺跡中鑽動著,探尋下一個美麗景象的出現。
塔普倫寺中有不少高聳的大樹。大樹長在中庭中、立在牆邊,或是延展身軀,與塔普倫寺緊緊地結合,形成駭人並令人印象深刻的畫面。這些「統治」了塔普倫寺的樹木,大棵一點的是吉貝 (Ceiba pentandra) 或是四數木 (Tetrameles nudiflora),小棵的則是斜葉榕 (Ficus gibbosa) 。這些樹木的巨大樹根攀附在塔普倫寺的建築體上,像是熔岩或是什麼恐怖的外星生物似的,組成前所未見的畫面。
那是生命延展的畫面。那是文明遺留的痕跡的畫面。兩者的結合,讓最虛無的狀態,以最有力的樣貌呈現了。
塔普倫寺中與建築融為一體的大樹非常多,而每一棵樹纏繞牆面的模樣都不盡相同,讓觀光客在此流連忘返,相機快門聲不時響起,大家留下了站在大樹旁當比例尺的畫面,或是樹根恣意生長並模糊了建築筆直硬挺線條而產生衝突之美,那樣的鏡頭。
塔普倫寺在電影古莫奇兵中出現了不少畫面,使其知名度大增。我想,這個被大樹所纏繞的古寺廟,真的很像裡頭有什麼神秘地窖,或是不小心就會動起來的巨大石像吧。你看,眼前這個可能因為大樹樹根在建築體裡鑽動而開始崩開的雕像,是不是好像下一秒就會發出喀喀喀的聲響,動起來了呢?
即使沒有古墓奇兵,即使沒有躁動的石雕人,塔普倫寺還是有著令人著迷的魔力。是不?
--------------------------------------------------------------------------------------------------------------------------------------------
2014越南胡志明市&柬埔寨吳哥之旅 (請按以下標題)
--------------------------------------------------------------------------------------------------------------------------------------------
留言列表